貝佐斯傳與亞馬遜的故事 (中)

TengYuan Chang
9 min readMar 1, 2019

--

Blue Origin 的火箭推進器。圖片來源

上一集介紹了亞馬遜從無到有的崛起過程,但快速的擴張,不可避免的就是公司內外部的混亂,以及人才流失等問題。這集將介紹亞馬遜如何度過這個混亂時期,重新站穩腳步,並持續創新,顛覆傳統出版業界。

太空旅行的夢想

貝佐斯打破唱衰的分析師以及市場的期待,帶著亞馬遜轉虧為盈,似乎只是貝佐斯好勝性格,追求遠大目標的一部分寫照。2000 年,正當亞馬遜一邊與懷疑網路商機的人奮戰,一邊努力交出及格的資產負債表時,貝佐斯也秘密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藍源 (Blue Origin),致力於太空探險,並在華盛頓州註冊。

2012 年,藍源的太空艙逃生系統試驗成功,獲得了 NASA 的兩項贊助經費,總計超過 2,500 萬美元,用以開發商業太空飛行的技術。貝佐斯與創立 SpaceX馬斯克志同道合,朝著太空旅行這個共同的目標努力。

儘管夢想遠大,貝佐斯毫不猶豫的承擔了追求夢想的責任,這也是亞馬遜的指導原則:只要不斷向前,就算目標看起來遙不可及,終有達成的一天。挫折只是短暫的,如果有人唱衰你,別理他們就是了。

從一片混亂,到成功克服物流挑戰

快速擴張的副作用,就是混亂也應運而生。這段時間公司內部結構越來越複雜,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成本增加,物流中心更是常出狀況,地上亂七八糟的堆滿貨品,物流中心的軟體也無法應付突然新增的產品種類,儘管管理階層制定了「快速擴張」、「整頓門戶」等目標,但卻淪為口號,沒有真正解決問題。

當時,亞馬遜的物流工作是承包給外部廠商,設備及軟體也都向承包商購買,並採用「批量揀取」(將多張訂單彙整成一張批量訂單,揀貨員依照批量訂單揀貨,再將貨品按照原始訂單分類),但動作較慢的揀貨員,會成為整個作業流程的瓶頸。亞馬遜意識到物流是他們的核心業務之一,為了脫離批量揀取的困境,使出貨過程持續不間斷,保持流暢,他們必須重寫程式,重金投資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統。

接下來幾年,亞馬遜成立了數個規模不等的履行中心 (Fulfillment Center,對原先物流中心的正名),廢除了指示燈和分揀機系統。員工從貨架上取出貨品放在推車上,然後直接送往包裝站,所有的動作都由程式來協調。因此,亞馬遜逐漸廢除批量揀取作業,員工生產力提高,屢行中心也變得更加可靠,錯誤減少,也可精確預測出貨時間。從供應鏈到網站,亞馬遜都運用自己研發出來的技術,所以也有辦法計算出最迅速,省錢的運送方式。而這一切,執掌物流網路的資深副總裁威爾基功不可沒。

圖一、亞馬遜位於加州的履行中心,圖片來源

除了物流的混亂,此時的亞馬遜還有另一個問題,就是內部溝通與協調,隨著組織變大而變得困難。貝佐斯大刀闊斧地做了幾項變革:

  • 砍掉大批的中階經理人,因為層層的中間人導致決策緩慢,阻礙了創新的發展。
  • 「兩個披薩團隊」原則:員工組成少於十人的自主團隊。(兩個披薩團隊原則在軟體開發上是一個著名的案例,但據書上所說,在亞馬遜推行的並不成功)
  • 用六頁的報告取代簡報檔,並在規劃產品之前,就寫好產品的新聞稿。貝佐斯認為:「確實掌握顧客的需求,精確傳達你的想法,做不到這兩點的話,不管你打算推出什麼服務或產品,都無法做出最好的決策

亞馬遜物流體系全面升級之後,每單位成本下降了,同時出貨時間則縮短了。大部分貨品在履行中心的出貨時間最短只需要四小時,其他電子商務公司標準出貨時間則是十二小時。亞馬遜的出貨效率驚人,到貨時間可準確預知,履行中心的成功成了貝佐斯稱霸電子商務的重要武器。

因為出貨的能力既快速又穩定,亞馬遜在 2005 年 2 月推出了尊榮會員 (Prime) 服務,年繳 79 美元 (現調漲至 99 美元),即可享訂單兩天內到貨。根據 eMarketer 預估,到 2019 年,超過一半以上的美國家庭,都將加入亞馬遜尊榮會員。

從工程師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土,到一間真正的科技公司

儘管貝佐斯不斷強調亞馬遜是在電子商務具領先地位的科技公司,不是零售商,但這似乎是一廂情願的說法,亞馬遜的營收大部分來自於販賣商品給顧客。而當時,最受矚目的科技公司是 2004 年剛上市的 Google,不但他們的市值已是亞馬遜的四倍以上,他們也像吸塵器一樣,把亞馬遜的一大票工程師都吸走,全世界最棒的工程師也都急於逃離亞馬遜,加入 Google 或其他矽谷熱門網路公司的懷抱。

內部核心團隊的鬥爭也造成亞馬遜資源的內耗。貝佐斯延攬的曼博帶領團隊開發了「內文檢索」的功能,也積極建立亞馬遜自己的搜尋引擎,很受貝佐斯重用,但最後仍舊被 Google 延攬,擔任搜尋技術的主管。貝佐斯為此大發雷霆。

2002 年,受到歐萊禮的啟發,亞馬遜開始開發一系列的應用程式介面,讓第三方得以從網路取得他們的商品資料,價格與銷售排行,成立了亞馬遜網路服務 (Amazon Web Server,簡稱 AWS)。後來,貝佐斯受到一本叫做《創造》的書的啟發,要工程團隊腦力激盪,建構可以讓開發者靈活應用的「基本體」。貝佐斯當時說:「開發者是煉金師,我們能做的就是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,讓他們點石成金。」2006 年,亞馬遜推出了簡易儲存服務 S3,讓其他網站和開發者可以把照片、文件或電玩玩家資料等儲存在亞馬遜的伺服器上。不久後又推出彈性計算雲 EC2,讓開發者可以在亞馬遜的電腦上跑程式,讓新創公司趨之若鶩,蜂擁而至。

貝佐斯用電力事業的觀點來看網路服務,讓開發者用多少就付多少錢,而且可以隨時增加或減少使用量。他說:「對我們的網路服務來說,最好的比喻就是電力網路。想像我們回到 100 年前,如果你要用電,就得蓋一個自己專用的小電廠,很多工廠都這麼做。一但供電網路架設完成,就用不著發電機了,可直接從供電網路取得電力,這樣不是很方便嗎?網路服務的基礎設備也是如此。」他也認為:高利潤誘使對手投入更多資源跟你競爭,而低利潤則是吸引更多顧客對你更加死忠,因此堅持壓低 AWS 的價格。

AWS 服務的出現,對內與對外代表多方面的轉變與意義:

  1. 這種低價,容易取得的網路服務,激發了數千家網路新創服務的誕生。讓亞馬遜超越昇揚或惠普等硬體製造大廠,為商業運算掀起另一波高潮。
  2. AWS 重新定義了這家什麼都能賣的商店,從零售商品賣到虛擬的雲端資源和儲存空間
  3. 讓亞馬遜從工程師急欲逃離的惡土,搖身變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,解決全世界最有趣的問題,轉型成一間真正的科技公司

從賣紙本書,到發布 Kindle 電子閱讀器

受到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創新者的兩難》一書的啟發,貝佐斯決定開始研發他本就極感興趣的電子書閱讀器領域,任命原本負責書籍部門主管職務的凱瑟爾接管新的數位業務:「你的任務就是毀掉你原來的業務,你要立志讓所有賣紙本書的人都失業。」他相信如果亞馬遜無法帶領世界進入數位閱讀的時代,蘋果或 Google 必然也會這麼做。

要發展數位閱讀,凱瑟爾必須克服兩大困難:一是重新打造電子閱讀器,這對亞馬遜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二是要提供足夠規模的數位書籍供消費者購買,這對傳統出版社來說可是一大障礙。

凱瑟爾在矽谷成立了 126 實驗室,開始了打造電子閱讀器的計畫。貝佐斯堅持要讓電子閱讀器可以無線連結,好讓使用者可以無時無刻都下載電子書;也要求要在機器上加上鍵盤,好讓使用者可以輕易輸入想要搜尋的書名或加上註解。第一代 Kindle 電子閱讀器於 2007 年 11 月 19 日推出,長得如下圖二所示:

圖二、第一代的 Kindle。圖片來源

比起設計硬體,讓 Kindle 在推出時能有足夠的電子書讓使用者購買,是更重要也是更困難的關鍵。貝佐斯訂下了 Kindle 問世時,要有至少十萬冊的電子書可供下載的目標。他們可以說是用盡各種手段把出版商強行推進了 21 世紀:

  1. 透過通路的力量強勢壓低供應商的利潤,並延長貨款支付的期限。這是亞馬遜從零售業學到的一招:利潤是有限的,但若能跟供應商談判,得到更優惠的條件,就能創造更多的盈餘,這就是每日低價的基礎。
  2. 向出版業者展示 Kindel 的原型機,讓他們了解電子書閱讀器潛力無窮
  3. 對出版業者威脅利誘。出版業者如果轉化為電子書的書目太少,或是做得太慢,亞馬遜就恐嚇說,以後將很難從亞馬遜的搜尋結果找到他們的書,或是不推薦他們的書給顧客了

亞馬遜並且刻意對出版業者隱瞞在 Kindle 上購買的電子書只要 9.99 美元售價。這樣的低價撼動了整個書市,讓出版業者叫苦連天,備感威脅。亞馬遜不但在電子書這一役,又打了漂亮的一仗,並且證明自己有顛覆整個產業的能力。

至此,亞馬遜這間曾經在網路泡沫中載浮載沉,股價一蹶不振的公司,越挫越勇,證明了自己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,有顛覆整個產業的能力。但同時,亞馬遜也表露出工於心計和冷酷無情的一面。

掃描 QR code 或按此連結加入 LINE 可訂閱部落格最新的文章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